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大学题库:心理学:习题二

一、单选题

1.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2. 首先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材料研究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B )。

A. 巴甫洛夫 B. 艾宾浩斯 C. 弗洛依德 D. 冯特

3. 要使学习的知识达到自动化,主要通过( B)。

A. 形成策略化 B. 反复练习 C. 多问为什么 D. 使用联想法

4. 对如何游泳的记忆属于( D )。

A. 形象记忆 B. 语词记忆 C. 情绪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5. 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C )。

A. 过度学习 B. 记忆的恢复现象 C. 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 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6.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 D )。

A. 痕迹消退说 B. 动机说 C. 同化说 D.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7. 听到一声巨响转过头属于( A)。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有意前注意

8. 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想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取得更好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B )。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9. 传统上被称为技能的东西,在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中被称为( A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语义知识 D. 情景记忆

10.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 )。

A. 组织构造策略 B. 深入理解策略 C. 高效练习策略 D. 保持记忆策略

11. 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B )。

A. 中间部分 B. 开始和结尾部分 C. 不一定 D. 都一样

12. 有人在学习解高次方程的思路时,概括为“四化换一元”,这是使用了( C )。

A. 图表归纳法 B. 形象联想法 C. 简语归纳法 D. 符号纲要法

13. 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 )。

A. 组织构造策略 B. 深入理解策略 C. 高效练习策略 D. 保持记忆策略

14. 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D )。

A. 组织构造策略 B. 深入理解策略 C. 高效练习策略 D. 保持记忆策略

15. 记忆的容量为七加减二个项目的是( B )。

A. 长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瞬时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16. 有人在记忆π值时,记为“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 ”,这是使用了( C )。

A. 形象联想法 B. 歌谣归纳法 C. 谐音联想法 D. 简语归纳法

17. 对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的记忆属于( B )。

A. 程序性记忆 B. 陈述性记忆 C. 感觉记忆 D. 机械记忆

18. 对一个真实的棋局,象棋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业余新手只有18%。由此可见,( D  )对组块有着很大的影响。

A. 加工深度   B. 觉醒状态 C. 记忆内容   D. 个体的知识经验

19. 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的记忆为( A )。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瞬间记忆

20. 有人记忆有关马克思出生和去世的时间(1818-1883),联想为“马克思一爬一爬,一爬爬上山”,这是使用了( D )。

A. 组织构造策略 B. 深入理解策略 C. 高效练习策略 D. 保持记忆策略

21.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是( D)。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2.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

A.语义联想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23. 从知识的来源可将知识分为直接知识和( C)。

A. 感性知识 B. 自然科学知识 C. 间接知识 D. 个人知识

二、多选题

1.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AB )。

A.开始部分 B.结尾部分 C.中间部分 D.不一定 E.都一样

2. 注意的特点有( ABCDE )。

A. 稳定性 B. 选择性 C. 广度 D. 分配 E. 转移

3. 有效的学习知识,可按以下的目标实现条件( ABCDE )。

A. 概念化 B. 条件化 C. 结构化 D. 自动化 E. 策略化

4.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说明(  BE  )。

A.遗忘的原因是由于记忆痕迹衰退  B.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干扰

C.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压抑   D.遗忘的原因是由于提取失败

E.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原因

5. 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 ABCD )。

A. 系统结构图 B. 流程图 C. 模式或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E. 双向图

6. 认知学习过程涉及以下那些心理现象( ABCDE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注意 E元认知

7. 深入理解的方法有( ABCDE )。

A自问理由法 B.形象比喻法 C.异同比较法

D.感性经验累积法 E.自我举例法

8. 下列属于归纳策略的是( ABCD )。

A.分类归纳法 B.歌谣归纳法 C.简语归纳法 D.图表归纳法 E.纲要归纳法

9.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纲要法时应注意( ABD )。

A提要性原则 B层次性原则 C自动化原则 D掌握性原则 E目标性原则

10. 应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ABCDE )。

A.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B.避免分散注意

C.运用有意注意规律进行教学 D.使用各种形式增强持续性注意

E.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注意发展特点组织教学

11. 选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时应注意:( ABCDE )。

A.采用背读结合的方法 B.整记与分记相结合 C.尽量减少抄写时间

D.多种形式复习相结合 E.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12. 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  ADE )。

A.语义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E.长时记忆

13. 从知识的功能出发可将知识分为( ABCDE )。

A. 社会科学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公共知识 E. 策略性知识

三、绘图说明题

请绘制并解释艾宾浩斯曲线。

A、总体来说,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B、不同的记忆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如上图所示,无意义音节遗忘速度最快;而诗和散文的遗忘相对较慢。

C、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四、分析题

1. 在识记一篇文章时,一般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识记效果好,而中间部分的识记效果较差,请说明其原因。(10分)

这是由于记忆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即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其实简单来讲就是前面和末尾所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少,中间部分所受的干扰因素比较多。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在识记一篇文章时,一般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识记效果好,而中间部分的识记效果较差。

2. 请从记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普通人难以完成三位数乘三位数等位数稍多的心算问题。(10分)

该任务的忆的完成需要短时记忆的参与,是我们当前能意识到的记忆,包含正在操作和思考的信息,无关的或者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在感觉记忆中很快就消失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时间很短,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短时记忆可以保持信息约15s-30s。只有通过复述才能将这个信息存储到短时记忆或者是长时记忆中去。

三位数乘三位数心算问题超过了短时记忆的容量,而在计算后几位的时候又不能对前面的结果进行复述,从而导致遗忘。则普通人难以完成三位数乘三位数等位数稍多的心算问题。

五、论述

1. 知识获得要经过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a.介绍和复习、b.深入理解、c.提供练习阶段,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在知识获得中怎样合理使用学习策略。(15分)

a.介绍和复习。复习保持记忆的策略:1.复习时间的安排。2. 复习方法的选择。3.卡片袋复习法

b.深入理解。

1.自问理由法:遇事多问“为什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真正掌握。2. 形象比喻法:运用形象比喻法时,要选择和新知识在本质(或结构上)有共同之处的形象事物做比喻。3.异同比较法:将新学的知识与相关的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异同比较。4.感性经验积累法:“用力推门的内侧和外侧” 5.自我举例法:一个原理之后,自己能用例子来说明,就表明自己理解了。6.精加工策略:即一系列的标注学习的方法

c.提供练习阶段。高效练习策略:提高练习密度、减轻大脑负担、增强目标意识、提倡精讲多练。

2. 结合遗忘的规律说明如何合理使用复习策略?(15分)

1、复习时间的安排:要注意及时复习;要限时记忆 理论依据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先快后慢,所以要及时复习,减少遗忘的内容,有利于复习。

2、复习安排的选择:采用背和读结合的方法;整体与分开记忆结合,一篇幅较长的学习材料,最好采取先分散记、后组合起来整体记忆的方法,效果更好;尽量减少抄写的时间;多种形式的复习相结合;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理论依据:无意义音节的内容更加容易被遗忘,所以要组合意义和音节等进行复习,记得更加牢固。

3、卡片袋复习法:卡片袋进行记忆是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先自制一些小卡片,然后每天把当天要背的知识要点抄在卡片上,再进行有方法规律的复习。 理论依据: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只有重复得进行复习,才能减慢遗忘的速度。

六、举例说明

1. 试举例说明影响遗忘的因素(10分)

(一)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

(二)学习的程度

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通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的材料;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这种材料称之为过度学习材料。实验证明,低度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当然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花费在过度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会造成精力与时间上的浪费。

(三)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由于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的影响,人们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往往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记得较牢,而中间部分则更容易遗忘。如人们对于26个英文字母的记忆,一般以开头的字母如ABC较好,最后的几个字母XYZ效果也很好,但对字母表的中间部分则容易遗忘。

(四)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者对实际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一个人需要的事情,首先被遗忘,而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事物,则遗忘得较慢。另外,经过人们的努力、积极加以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少,而单纯地重述材料,识记的效果较差,遗忘得也较多。

大学题库/心理学/习题二.txt · 最后更改: 2019/08/27 21:57 由 welog